“大将军,京兆传来紧急消息,十殿下登基为帝了!”罗绀光急忙禀道。
这个就是他刚刚接到的消息,这个消息实在是太过重大,他不敢自专,得立刻请示大将军才行。
这个的确是天大的消息,关系着国朝的将来,也关系着岭南卫的布局应对,难怪他会这样紧张。
关寒松瞬间就清醒了,但脸容却不见什么紧张忧心,甚至都没有多少起伏。
他刚刚经历了一场殊死战役,刚从尸山血海里面爬出来,心志被锤炼得固若金汤。
尽管虽然这是个重大的消息,他却还有心思打了个长长的哈欠。
这样的局势进展,在雁西卫的时候,他们都已经能预料了。
只不过,当时他们觉得应该是韦皇后所出的十八皇子登基,却没有想到,最后登基为帝的竟然是十皇子。
关寒松作为一个远在岭南的大将军,连十皇子的样子都没有见过,对其为人行事也没有多少了解,在他的印象中,这个就是平庸无闻的皇子罢了。
这说明了十皇子这个人隐藏得极深。
十皇子登基,到底是什么样的情况呢?
罗绀光所接到的消息,只说了十皇子登基为帝,旁的事情,都没有提及,自然也不能回答这样的问题。
对此,关寒松也不怎么紧张,只道:“且都准备着,随时应变。”
现在京兆是什么样的情况还不知道,岭南卫还离得那么远,能做什么?
再说了,他为了应对韦皇后的问责,也出于某种援助汪印的心思,将幸存的岭南卫士兵都留在了雁西卫。
所以,这会儿雁西卫士兵,满打满算也只有五万人,一旦国朝动荡的话……他们也没有多少可做的。
罗绀光有些愣:啊,大将军的反应竟然如此平静?
平静到冷淡的地步了,仿佛京兆中并不是帝王登基,而是换了个臣子一般。
岭南卫真的不用做什么准备吗?
这时候,他身边跟着的柳元集向前一步,向关寒松禀道:“大将军,既然国朝生变,以备国朝不时之需,属下建议现在在岭南道可以募兵增兵,以免国朝无兵可用。”
他一口一个“国朝”,神色严肃端正,仿佛满心满脑都是为了国朝。
真是……让人无可辩驳啊。
关寒松眼眸中露出笑意,问道:“哦,柳参军的意思增兵?”
“是的,属下正是这个意思!”柳元集严肃地点了点头,但眼神倏地闪过了一丝狡黠。
为岭南卫增兵,柳元集早就在想这个事情了,特别是关寒松率兵驰援雁西卫之后,这个念头就越发强烈了。
只是,无缘无故募兵扩营,朝廷一定不会答应,故而始终都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提出来。
现在,这个机会终于来了!
趁着新帝登基,朝廷无暇顾及岭南卫,这个时候不不募兵,什么时候募兵?
更何况,岭南为卫得天独厚,除了远离京兆之外,还有岭南百部。
如今百部首领冯珍,可与岭南卫的关系好得很哪!
第1563章 各安其事
关寒松此前还真没有动过募兵增兵的念头,但此刻听了柳元集这么说,他还真的动了心思。
柳元集是跟随汪印来到岭南道的,还是汪印夫人的妹夫,之前汪印就说过,此人有谋略,足有大将之才,所以才将其留下来任岭南卫参军。
这些年来,柳元集也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能力,不负汪印“大将之才”这个评价。
当初江南卫大将军沈肃叛变的时候,正是他识破了江南卫运送兵器的打算,才能及时赶制彭城,最后挫败了沈肃的阴谋。
也因此,汪印和缇骑才最终得以在彭城脱身。
柳元集胆敢向关寒松这样建议,除了上述所提到的原因之外,还有最为重要的一点,那就是他相信汪印。
哪怕现在登基的是十皇子,哪怕京兆之中没有汪印的任何消息,他都相信,最后能坐稳帝位的,必定是汪印所支持辅助的二十一皇子。
登位的是二十一皇子,那么国朝必定会走向一个稳定积极的局面,军中也会休养生息。
居然如此,岭南卫抗击大雍有功,在战场上损失了那么多士兵,现在募兵扩营不就是符合国朝规定了吗?
这个,才是他献言募兵的前提。
他相信,大将军在国朝没有军令的时候,胆敢第一时间率兵驰援雁西卫,自然……也敢在这个时候募兵。
果然,关寒松沉吟片刻,便果断道:“传本将命令,在岭南卫招兵!但尽量低调行事。”
在这当头,岭南卫官员也不敢问起,便是问起了,关寒松也有办法应对。
此令下完之后,他便摆了摆手,对柳元集说道:“你先退下,扬青,留下。”
罗绀光,字扬青。